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真人- 官网|弥渡“十大姐”演到北京,打动首都观众 !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6:19    次浏览

弥渡花灯是云南花灯九大派系之一,“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这一次,弥渡的花灯演到北京去了!《山村·小河·月亮》精彩呈现。7月23日19:50,北京红塔礼堂,一首清丽婉转的花灯歌曲,将观众带入了“小河淌水”的优美境界。这是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现场,来自《小河淌水》的故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大型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正在精彩呈现。 演出结束后,到现场观看的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评价道:全剧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充分展示了弥渡花灯的艺术魅力。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为了到北京参加演出,全体演职人员原计划从7月20日早从弥渡出发乘客车到达昆明,分两个航班前往北京。但天公不作美,北京暴雨来袭,飞机难以降落,航班一再延误,演职人员不得不分成5个航班到北京。所有航班都是凌晨一两点才抵达。7月22日凌晨4点,全体演职人员才安全到达北京,投入紧张的演出准备。 “小石匠唱得好,他也长得帅,十姐妹都看上他。”前来观看演出的首都观众,也很“积极”,19点刚过,剧场里已是坐无虚席。演出刚开场,就引来了观众由衷的掌声。西单辟才胡同的王大妈说,为了能准时赶到剧场,她早早出门,19点零5分就到了。古朴、清纯、原生态大型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通过走进古朴、清纯、原生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弥渡密祉文盛街,在“十大姐”与马帮大哥等人物的故事推进中,以优美动听的弥渡花灯、民歌、小调和多彩多姿的民间舞蹈表现出太极山、桂花箐、亚溪河、文盛街、珍珠泉,以及唐代遗存的南诏铁柱庙众多互相关联的点位上人与自然本真的融合,勾画出那山、那水、那月处处是歌,和谐相容的一方乐土景象,同时也为无数的探寻者呈现“中国花灯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的实至名归。 高层次专家团队联袂打造据介绍,大型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是弥渡县继现代花灯剧《正月十五闹花灯》和《山村医生》之后推出的又一舞台艺术精品。该剧制作阵容强大,由高层次专家团队联袂打造,剧本由国家一级演员黄绍成、国家二级演员周美润共同策划;国家一级编剧马良华、甘昭沛、魏树生共同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王鹰担任导演;国家三级演奏员李寿昌担任作曲,国家二级作曲向美庆担任作曲、编曲录制;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周勇、郭伟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二级灯光设计魏宇担任灯光设计;由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赵纯福担任服装设计;国家一级导演何维、国家二级演员陆杰担任编舞;国家二级演员周美润、国家一级演员张筱薇领衔主演。 弥渡“十大姐”美名传扬该剧采撷了弥渡民歌中的众多经典曲目,弥渡“十大姐”、歌仙“李三姐”美名传扬的年代,以歌仙“李三姐”和小石匠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手艺精湛,善唱山歌的外来艺人小石匠、疲惫不堪的马帮队伍相继来到弥渡密祉桂花箐旁,在亚溪河边与洗衣嬉戏的“十大姐”相遇。 十个姐妹能歌善舞,善解人意,调皮可爱,深得众人喜爱。小石匠的人品、技艺和歌声受到李三姐及众乡亲的青睐。村内族长和热心媒婆为小石匠巧做媒,把原已许配鲁家二少爷的李三姐牵线给小石匠,并推举小石匠代表桂花箐参加铁柱庙赛歌盛会。小石匠不负众望,为桂花箐夺取了歌状元。民歌之乡,花灯艺术之乡在剧情推进中,有胆有识闯夷方的马锅头与大姐互诉衷肠;开明宽厚,有学识,德行俱佳的鲁二少爷与小九妹真心相爱。在铁柱庙歌会盛大的场景中,在一连串优美的弥渡山歌小调对唱中,众年轻男女牵手欢歌。该剧反映出弥渡人热爱生活,勤劳善良,宽容忍让,能歌善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本色,勾画出弥渡这方乐土那山、那水、那月处处是歌,和谐共融的美丽景致。在真、善、美中诠释了“到了弥渡不想媳妇”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弥渡“民歌之乡” “花灯艺术之乡”的特殊魅力。 今晚精彩继续上演地道的唱腔、朴实的情感流露,清新明快的舞台表现,将观众带到了弥渡极富传统文化底蕴的桂花箐、铁柱庙、文盛街3个地方,剧中人演唱的《小河淌水》《绣荷包》《十大姐》《弥渡山歌》等24首弥渡花灯民歌曲调的数十个唱段,集中展现出弥渡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民聪慧、灯歌荟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它以强势的演职队伍,优美的舞美设计,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清新的场景画面,悦耳动听的花灯音乐唱腔,把观众带进了一个个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长约100分钟的演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首都观众被这场来自《小河淌水》故乡的花灯大戏深深打动。演出结束后,很多“灯谜”仍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24日晚,该剧将在北京红塔礼堂继续上演。演出结束后,多位专家对《山村月亮小河》进行了点评。“这部戏,好看、好听、有味,特别是男主角小石匠的表演,要表演有表演,要动作有动作,很可爱、很朴实,看着很舒服。”——北京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刘玉玲。“今天这场戏,让我看到了戏曲的精神:美。音乐美、舞蹈美、舞台艺术美、地域风情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旭。“这部戏,对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作了很好的回报。”——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兰阁。“整个演出像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散文诗,清新、自然,像山谷间流淌的小溪。剧本上还存在一点缺陷,可以在舞美上,做一点减法。”——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冉常建。“听着歌声、看着舞蹈,让我仿佛回到了中原大地《诗经》的歌唱时代。”——《中国文化报》理论部副主任杨晓华。弥渡的花灯戏演到首都,或许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习俗习惯、勤劳善良,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消息来源:春城晚报图片来源:@微弥渡999微大理罗国琴编辑注:周末,《众意愿》、《政在回应》停发,周一恢复发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此消息来源于微信公众号“999微大理”999微大理客服热线:0872—2257958微大理法律顾问:云南洪骐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热线:0872-2272088 -大理城事 身边故事-有趣有料请点大拇指